注册  |  登录
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常态长效返回总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视野
廉政视野

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常态长效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5-16 15:54:00   浏览:163次  字号: [大] [中] [小]

  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反腐败斗争已经进入深水区,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必须持续发力、纵深推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实践中,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准确把握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的阶段性特征,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深度广度,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常态化、长效化。

  突出压责纠偏、齐抓共管,构建“一盘棋”。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是全党的共同责任,要牢牢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坚持以“盯责任、盯作风、盯纪律”做实政治监督,健全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管党治党责任格局。经常性检视党委(党组)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及各级“一把手”抓教育管理监督情况,对存在失管失察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时约谈提醒,对腐败问题多发背后的失职失责问题严肃追究责任。推动党委(党组)加强对反腐败工作的全过程领导,严肃查纠姑息纵容、遮丑护短、查处不力、监管不严、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背后的责任虚化、弱化问题,督促其认真对待、抓好整改。发挥巡察全覆盖、派驻近距离等监督优势,督促各级各部门加强内部监管、深化清廉建设,推进财会、审计、执法、司法等职能部门主动融入反腐败工作大局,强化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成果共享,在查处腐败问题、健全监督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突出主动出击、敢于善于斗争,打好“攻坚战”。要坚定扛起反腐败专责机关职能职责,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抓住腐败问题的突出表现、重点领域、易发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大惩处力度。坚持监督开路,把线索意识、办案意识贯穿监督检查全过程,坚持由表及里发现问题线索、由浅入深捕捉问题线索、由此及彼拓展问题线索,不断增强发现和处置腐败问题的主动性、精准性。保持查办案件后墙不松,加强对问题线索处置、审查调查工作的统筹实施、领导指导,注重加强内外贯通协同,优化整合内部作战力量,对可查性强的问题线索严查快办,着力提高案件办理质效。强化联动预警惩治,牢牢把握当前贪腐手段花样翻新升级、方式更加隐蔽多样等新动向新表现,完善反腐败工具箱,善于通过各类大数据发现蛛丝马迹,加强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快速反应、联合处置。

  突出标本兼治、系统治理,做实“后半篇文章”。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从源头着手,将防线前移,提高“惩治防”有机贯通、一体推进的综合功效,让反复发作的老问题逐渐减少,让新出现的问题难以蔓延。深入总结查办案件组织协调、攻坚突破、证据把关、事实认定、定性处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着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应对处置腐败问题和动态监测廉洁风险的能力水平。深入分析案件暴露出的权力监督制度漏洞、行贿“围猎”方式特点、政治生态突出问题,与深入开展政治生态分析和领导干部“政治画像”结合起来,把个案问题上升到面上施治,推动从个案清除、重点惩治向系统整治、全域治理提升转变。通过典型案例增强教育警醒效果,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中汲取深刻教训,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自觉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李占新 作者系福建省泉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相关链接 < 返回列表
  • 上一篇文章:聚焦“关键少数”加强纪律教育
  • 下一篇文章:营造启智润心的廉洁氛围
  • 热点新闻
      2023年12月,党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
      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让“两面人”无处遁形
      读懂纪律的“言”和“义”
      准确理解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
      监督下沉到群众身边
      提升“纪巡审”联动监督效能
      容错纠错激励担当作为
      以办案为引领深化以案促改促治
      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思路方法探析
      人民日报评论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
      筑牢拒腐防变家庭防线
      做深廉文章 注入廉动力
      深入整治违规为特定关系人谋利问题
      厚植担当作为的为民情怀
      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
      严格对标党章贯彻落实纪律处分条例
      推动监督向深拓展向下延伸
      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
    相关链接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纪委      · 最高检      · 最高法      · 中国法学会      · 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   

    版权所有: 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 编辑:池晨旭 备案号:京ICP备10012170号-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东路4号院,邮编:100081,电话:010-66525588-2106 电子信箱:zgffclf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