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再次回到东坡杏园,满树黄杏金灿灿、沉甸甸,压弯了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甜杏,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真的感谢你们!”孙老伯一边向我们展示成熟的大金杏,一边兴奋地说道。
而在不久前,孙老伯看着满树橙黄的杏子,喜上眉头,却又愁上心头。“今年产量这么好,没想到果熟蒂落,却迟迟没有销路,再过几天卖不出去,就全落到地里了,一年又是白忙活!”孙老伯无奈地说。这是我们在农户家中,听到最多的声音。
这几年,为推动种植业发展,促进果农增收,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富农、兴农办法和措施,为什么还会出现农产品产得出、产的好,却又卖不掉、卖不好的现象?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访组又利用一天半的时间,遍访全镇30个农户。
经过走访,我们基本上掌握了黄杏滞销的原因。以前,每当黄杏成熟的时候,临沂、烟台等地的黄杏加工企业就会来到田间地头,将成熟的黄杏整车整车地运走,果农们不用考虑销售问题。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一些外地企业因生产成本加大,压缩了生产车间,降低了需求量,原来的产销渠道断裂,造成了黄杏滞销。
发现问题是生命线,解决问题是落脚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第一时间向镇党委汇报,将该问题列入《点题交办任务清单》,督促农技站、经委办、旅服办等部门积极引导我市范围内的大型商超企业、电商平台与黄杏种植户和合作社直接进行产销对接,为农户搭建行之有效的线上销售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新销售模式,实实在在解决了果农们销路难的问题。
如今,在峄城区阴平镇石头楼村1500亩黄杏种植基地里,果农们热火朝天地将刚采摘的黄杏运往路边的车辆上。短短一周,石头楼村孙茂振家果农卖出黄杏近8万斤,收入近10万元。预计积压的黄杏将会全部销售一空,户均收入达到5万元。
黄杏销售难问题解决后,我们又举一反三,聚焦农副产品销售难题,开展下沉式监督。同时,督促农技站、经委办、旅服办等部门对全镇其他农产品销售情况进行研判分析,制定销售预案,严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是要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一名直面基层、紧贴群众的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要脚踩泥土,扑下身子、挽起裤腿察民情、听民意,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添堵事和烦心事,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今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镇纪委聚焦监督“小切口”,解决民生“大问题”,开展整治群众身边的形式主义“七个一”监督事项,即通过“点亮一盏灯、美丽一条街、安全一个村、开放一间屋、唱好一台戏、畅通一条路、用好一眼井”等群众身边实事,督促职能部门积极履职尽责,共涉及56个村,完成149项实事办理。